小山椒鸟(英文名:Small Minivet,学名:Pericrocotus cinnamomeus),是雀形目鹃鵙科山椒鸟属的最小成员。分布于热带南部亚洲,自印度次大陆至印尼。雄鸟具灰色冠、颊与背部,橙色胸渐变为腹部的黄色。雌鸟灰顶,黄色脸与下体,橙翼斑与尾缘。常见于棘丛林与灌木丛。
外形特征:小山椒鸟长约16厘米,体重6至12克。雄鸟具有深灰色眼区、面、上眼至耳羽、颏至喉部;额至背和肩羽呈淡灰色,臀部和尾上覆羽为鲜艳的红橙色;上翼黑如烟煤,大覆羽端橙色,初级飞羽有黄色闪光,次级飞羽淡橙色;最内侧两根尾羽黑如烟煤,其余四根主要为浅橙色;胸部鲜橙色,逐渐过渡至腹部的黄色和臀下覆羽的乳黄色;下翼覆羽淡黄色。雌鸟较雄鸟暗淡,上体、颊和冠为浅灰色,深灰色翅膀,白色喉部,下体淡黄。幼鸟似雌鸟,但头至背、小覆羽和中覆羽更棕色,白羽边缘,尾羽和覆羽边缘及尖端白色。各亚种在色彩深度和鲜艳程度上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发出尖细的连续‘swee swee’声,为接触叫声,通常重复。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林地、红树林、荆棘林、灌木丛、果园和其他耕地,有时靠近村庄。偏好比同类更开阔的林地环境。海拔低至1600米。以蛾、毛虫、甲虫、蝉等昆虫为食,常在树冠群居觅食,加入混合物种群体,以树叶上的昆虫为食,偶尔捕捉飞行中的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2月至11月,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筑巢由双亲共同完成,约需7天,使用细枝、草茎、苔藓、死叶或树皮,内衬细根,用蛛丝固定,置于离地面高达14米的树枝或叉口。每窝产卵2至4枚,雌鸟孵卵,雄鸟提供食物。孵化期11天,幼鸟离巢期12天。
区别辨识:通过较小体型、灰顶与上体(面部较暗)、橙黄下体与同类区分。雌雄亚种在色彩深度和鲜艳程度上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印度次大陆适宜生境中非常普遍;在孟加拉国广泛分布,局部常见;巴基斯坦局部存在;不丹罕见。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常见,但在泰国半岛因内陆缺乏记录而被视为‘Vulnerable’(易危)。爪哇和巴厘岛少见。19世纪在婆罗洲有可疑标本记录。
地理分布:分布于远东的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至越南和马来半岛北部,间断分布于爪哇和巴厘岛。
其他:小山椒鸟形成小群,常见于受保护区域,如尼泊尔的皇家奇特旺国家公园和印度的纳加霍尔与基奥拉德奥加纳(巴哈特普尔)国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山椒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